重庆大学学生交叉创新中心(Student X Innovation Center, SXIC)

依托“双一流”理工优势,打造“产教融合+交叉创新”的卓越工程人才培育枢纽

10000㎡
开放实践空间
明月湖
新工科教育科创平台
12个
交叉创新主题实验室
2000+
年均省级以上竞赛奖项
1000+
年均创新创业项目立项

我们是谁?(Who We Are)

中心起源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的当下,具备坚实科学理论并与创新实践深度融合的卓越工程师,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重庆大学作为具有理工优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努力担当为国家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重要使命。

发展节点

  • 2020年:与两江新区共建明月湖新工科教育科创平台,破解“理论与产业脱节、学科壁垒森严”的人才培养痛点
  • 2021年:正式成立,启动主体建筑改造工程
  • 2022年:正式运行,获评”国际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
  • 2023年:获评重庆市“新工科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 2024年:本科实验教学设备升级,承办RoboMaster西南站等重大赛事

核心属性

区别于传统实验室,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三大核心属性:

  • 交叉性:打破工科内部及理工、人文边界,支持跨学院、跨专业学生组队开展项目
  • 实践性:以“解决真实产业问题”为导向,而非单纯技能训练,强调成果落地
  • 开放性:场地、设备、技术指导向全体学生开放(无专业/年级限制),预约即可使用
中心实景图

我们提供什么?(What We Offer)

五大核心支撑平台

平台名称 核心功能 面向需求
工程培训中心 工程素养基础训练(机械加工、电子焊接、PLC编程等) 低年级学生“工程认知入门”
开放制作空间 物资自主借用领用、轻型设备扫码使用 原型制作、硬件落地需求
制造服务中心 3D打印、激光切割、精密测量、数控加工等设备服务 原型制作、硬件落地需求
主题实验室集群 按“智能装备”“绿色能源”“数字制造”划分,配专项设备与导师 高年级/竞赛项目的深度研发
创新管理办公室 项目申报指导、竞赛组织、校企对接、经费支持 学生项目从0到1的全流程管理

专属支持服务

学生如何成长?(How You Grow)

启蒙阶段:工程认知入门

通过“工程基础实训”,建立工程思维与动手能力,掌握基础工具使用方法。

案例:2022级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学生李佳卓,通过参加基础训练,并积极报名参加“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赛项,最终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进阶阶段:项目深度研发

自主申报SRTP、国市创项目,利用中心场地、设备开展研发,可申请经费支持,由技术导师团提供指导。

案例:2021级电气+生物交叉团队,提出一种电磁场治疗肿瘤新技术,并成功研制新一代电磁场肿瘤治疗仪,获得国家级创业实践项目立项。

突破阶段:成果转化落地

参与高水平竞赛(如“互联网+”“挑战杯”)或对接企业课题,实现成果转化,部分项目可入驻明月湖孵化器。

案例2021级团队,从材料智能化角度入手,构建出一种具有智能热致感知功能的绝缘涂层材料,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重庆赛区金奖。

我们的追求?(Our Vision)

愿景

成为学生自由探索创新的舞台,通过服务、管理和学术三大职能,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使命

1. 夯实工程素养:让学生掌握“能落地的技术”,避免“纸上谈兵”;
2. 激发创新内驱:让学生敢于“突破常规的探索”,包容试错;
3. 链接产业需求:让学生理解“技术的真实价值”,对接社会发展。

文化内核

理念:“仰望星空、脚踏实地”(Think Big, Start Small)—— 允许“试错”,但要求“落地”;
精神:3Ts(Talent天赋、Technology技术、Tolerance包容)—— 鼓励不同专业学生组队,允许“非标准答案”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