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博会 “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人才培养”论坛在渝召开
11月16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指导,重庆大学与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办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人才培养”论坛在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期间同步召开。
论坛邀请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盛伟,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领导小组组长、创业与企业港代理院长张晓军,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陈小明,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副主任董正英,重庆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副主任李俊作专题报告,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余志祥,重庆大学本科生院党委书记李楠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活动并发表致辞。论坛由重庆大学学生创新管理办公室主任张翔主持。
重庆大学学生创新管理办公室主任张翔
余志祥在致辞中强调了创新创业教育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他指出作为高等教育学校应着重思考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平台,深入探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需要哪些能力,弥补哪些短板是当务之急。余志祥表示,不同高校的培养目标各不相同,但在产学研合作的路径达成上是一致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至今仍未过时。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余志祥
重庆大学本科生院党委书记李楠在致辞中表示,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人才,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答的时代课题。李楠指出,借助高博会这一宝贵的交流平台,将有助于推进高校与企业间的深度交流合作,为创业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
重庆大学本科生院党委书记李楠
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盛伟以“以创新方法驱动的‘专创+校城+校际’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重构与实践”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山东理工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他强调,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并进一步加强了校、政府、企之间的紧密合作。
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盛伟
西交利物浦大学创业家学院(太仓)的领导小组组长、创业与企业港代理院长张晓军带来了“基于融合式教育的行业精英培养新模式”的报告。他指出,融合式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行业精英的关键。西交利物浦大学创业家学院通过构建跨学科的教育体系,以“专创融合”等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创业空间和实践机会,同时也为与会高校分享了在融合式教育方面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的领导小组组长、创业与企业港代理院长张晓军
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陈小明围绕“新工科视域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作主题报告。陈小明深入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趋势和新方法,分享了西安交通大学在新工科教育方面的创新实践,以及该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显著成效。
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陈小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副主任、教授董正英围绕“知行合一共创未来”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且富有启发性的分享。他详细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指出学校通过设立多种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举办丰富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及与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分享中,董正英还展示了上海交大的杰出校友凭借学校搭建的创新创业平台所取得的创新成果和创业成功案例,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交大学子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副主任、教授董正英
重庆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副主任李俊以“‘学科交叉 跨界融合’新路径——重庆大学国家储能平台产教融合教学与科研实践”为题,为与会者带来了精彩的分享。他从储能这一学科领域出发,详细介绍了重庆大学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创新实践,通过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的方式,推动了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培养出了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重庆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副主任李俊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独特探索和实践成果,更为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希望更多高校和企业加入到创新创业教育的行列中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和协同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